第78章 弯道超车,量子超算?(2/3)
超车’,就成了一个做不到、也没必要的假设。故此两院还是认为要缓步走,急不得——且不说实验级制取都做不到,哪怕做得到,对市场而言又有什么意义?
实验室里还做得到纯电推进嘞!
可任谁都知道,那种要抽干一座发电厂的电力、都才只能推动一只保温杯的设备,离能列装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。
‘举国之力生产不出’是一个级别,
‘举国之力勉强可小规模制取’是一个级别,
‘试验性技术、初步具备商业价值’又是一个级别,
‘技术成熟、可推向市场进行大规模量产’那又完全不同了。
都是懂行的,越是因为懂行,董老等人越清楚,林奇背后可能存在的‘量子超算’有多恐怖。
这简直都不是人类能有的科技水平了,都快跟外星科技差不多了。
——超出上三常科技水平至少三四代,这不是外星科技是什么?
...不过,说归这么说。
作为老党员,又都是最坚定的唯物主义者,他们反而都不会往这种荒诞的角度联想。
只会认为,这个‘潜藏于海外的神秘组织’,可能真是在闭门造车之中,阴差阳错之下实现了跳跃式的技术突破。
相比‘外星人灌顶传功’,一帮科学家误打误撞开启了宝山,反而是更符合自然科学逻辑的。
科学研究出差错那可太正常了,只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发生坏事。
而这帮人嘛...显然是走了天大的狗屎运。
作为投身物理学研究一辈子的老院士,董老很清楚。
科研工作既不是常人想象中‘靠天才们的灵光一闪’就能突破,
也并非单纯靠堆砌人力物力、下苦功夫就能水滴石穿。
那种一个人就能创造无数发明的时代,早就过去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现在的前沿领域,不仅是要九十九分的水磨工夫,
在硬件基础上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来做到最好保障,
还得碰巧得到那百分之一的灵感,
在无数分歧之中走上最正确的道路,
才能有所成就。
换言之,林奇背后不仅有能诞生‘灵感’的天才科学家团队,
还有足以保障那九十九分的‘汗水’的强大工业底力。
这可不是他们原本设想中‘一个数百上千人的小型组织’能实现的。
只怕真是一个隐藏在帷幕之后的庞然大物了。
“后生可畏,后生可畏啊。”
董老很感慨地摇了摇头。
说来,他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块,也是曾经有所抱负的。
只是没想到,同僚们努力多年都无法突破的那一道瓶颈,居然被一个年轻小伙子和他的团队们、轻而易举地跨越。
不免让这位为了国家殚精竭虑的老先生,有些感怀又有些欣慰。
“这混小子,每次都搞得那么大...”
老萧挠了挠发麻的头皮,觉得又刷新了对林奇的认知。